自古才子具多情,這似乎已經是不變的定律。但有的時候多情的同時也意味著絕情,因為愛總歸是自私的,只能給一個人,多了就是對另一個人的不公。就好比民國時期的大才子徐志摩,他對自己的原配妻子張幼儀便是那樣的不公。
徐志摩出生于1897年,他的父親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實業家,徐家世代經商是當地的名門望族,作為家中的獨子,他享受著優渥的生活,從師張樹森,成績總是全班第一。盡管徐志摩是家里的嬌子,但還是逃不過「包辦婚姻」的命運。
徐志摩包辦婚姻的對象正是張幼儀,徐志摩在第一次看到張幼儀的照片之時,嘴角便往下一撇,然后用十分嫌棄的口吻說道:「鄉下土包子!」雖然迫于父母之命,徐志摩不得不迎娶張幼儀,可是這樣的婚姻能幸福嗎?
1918年生徐志摩和張幼儀的長子徐積鍇出生,不久后徐志摩便獨自留洋去了,在張幼儀的哥哥張君勱的要求下,徐志摩才極不情愿的把徐志摩接了過去。然而即使到了徐志摩身邊,張幼儀也沒能捆住徐志摩的心。
在一次舞會上,徐志摩結識了年僅16歲的林徽因,當時林徽因并不知道徐志摩已經成家,她非常欣賞徐志摩的才華,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文學討論人生理想。
在這場愛情的角逐中,張幼儀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,她就像一個面對猛虎而沒有任何反抗能力的羔羊,任由命運的捉弄與擺布。而林徽因卻那樣的風輕云淡,她甚至不知道對手是誰,也沒有花費任何力氣,便能夠讓她一敗涂地。
張幼儀對于林徽因是羨慕也是嫉妒,甚至可能會有許多的憎恨。而林徽因對于張幼儀從始至終都只有虧欠,她無疑破壞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,怪只怪感情通常就是喜歡捉弄人。
1947年,已經林徽因人生最后的幾個年頭,她原比張幼儀小4歲,不過林徽因早年便有肺病,到了晚年更是經常發作,常年臥病在床。她害怕自己時日無多了,于是在張幼儀和兒子前往北京參加朋友婚禮時,林徽因想邀請她來看一看自己。
張幼儀并沒有拒絕,他們來到了林徽因所在的醫院,見到了病中的林徽因,此時她已褪去了昔日女神的光環,臉色憔悴但依舊氣質非凡。張幼儀見到林徽因之后心想,要是徐志摩見到林徽因這個樣子該有多麼的心疼啊。
林徽因和張幼儀各有心思,他們久久的對望卻半天沒有說出一句話,氣氛十分的微妙。在《小腳與西服》里張幼儀是這樣描述的:「見面的時候,她只是望著我們,頭轉到這邊、又轉到那邊。她也仔細地瞧了瞧我,我不曉得她想看什麼,也許是看我人長得丑又不會笑。」
從中我們便能看出此時的張幼儀在面對林徽因的時候依舊感到自卑,這份自卑或許便源自于曾經和徐志摩那段挫敗的感情。
最后是誰先開的口呢,已經無從考究了。更多可能是林徽因開的口,因為林徽因是一個喜歡社交的人,而且性格相當的外向。而張幼儀正好相反,她比較喜歡等別人把話說完她再說。更令人好奇的是,他們是否又再談論過曾經那段糾葛的往事,不過張幼儀既然赴約了,應該釋懷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