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,就像是一杯酒,需要慢慢地品味,才能夠分辨出種種滋味。
生活中,有人大方,有人摳門。日子過得好與不好,全看自己如何經營。
那些,懂得為自己的生活著想,注重生活的舒適度,不隨意揮霍自己的錢的人,日子自然越過越好。
人到中年,在兩處「摳門」的人,大多日子過得很好。
人到中年,漸漸明白,酒肉朋友不是真心的朋友,無需花費太多的金錢,來維系彼此之間的關系。
我的伯父,年輕的時候非常熱情好客。
不管是一面之交的朋友,還是交情深厚的知己,他都是掏心掏肺地對別人好。
每次不管是吃飯喝酒,還是唱歌,他都是搶著買單。生怕別人覺得他小氣,覺得他不夠朋友。
可隨著年齡的增長,經歷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,到了中年,他漸漸變得摳門了。
他開始拒絕酒肉朋友之間的聚會,也不再對朋友隨傳隨到,有求必應。
若是,實在推脫不了的飯局,他也不再做搶著買單的那個人了,而是只出自己的那一份。
就算是朋友們調侃他摳門,小氣,他也不會生氣,還會自我嘲諷說:「我就是一個小老百姓,哪能跟你們財大氣粗的老闆比呢?」
伯父漸漸和酒肉朋友疏遠了關系,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陪伴家人,經營事業。
與酒肉朋友之間的交情,往往經不起任何的考驗。一旦你停止付出了,別人也就不會繼續與你往來。
人到中年,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錢,用心規劃自己以后的生活。
想要讓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,就不要把錢都花在一些無關緊要的酒肉朋友身上。
對酒肉朋友摳門一些,為自己多攢一點錢,生活才會有更多的保障。
盧梭說:「我害怕囊空如洗,所以我吝嗇金錢。」
遠離酒肉朋友,不再為了不重要的人,消耗自己的積蓄。
把錢用來經營自己的生活,為自己攢下未來生活的保障,才會讓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。
每個人,都有自己對生活的追求。有人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和虛榮,有人追求精神上的富足。
生活態度不同,所呈現出來的生活狀態也就不同,無需攀比,也無需介懷。
《三十而已》中的有錢太太們,聚在一起都在暗暗較著勁,不動聲色地攀比。她們看不起經濟實力不及她們的顧佳。
平日里,聚在一起,她們就是比身份,比地位,比孩子。仿佛,這就是她們生活的全部。
顧佳慢慢接觸下來發現,王太太出手闊綽,輕而易舉就將世界名畫掛在自家客廳,可兒子和她之間,幾乎隔著一個世界。
于太太偷偷在二手店里買奢侈品,不過是為了掩飾她在夫家不受重視的難堪現狀。
馬太太引以為傲的牛津學子,是她欺騙別人,欺騙自己的謊言。
常年穩居太太圈中心位置的李太太更慘,自背后的靠山倒了之后,欠了一身債,四處躲藏。
看清這一切后,顧佳退出了太太圈,把上海的房子賣了還債,帶著父親和兒子,回到了茶廠,踏踏實實地創業。漸漸地,她的事業越來越好,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。
人到中年,不攀比,才是最清醒的生活態度。
不攀比的人,不花錢買奢侈品,只追求生活的舒適與坦然,日子也過得淡定從容。
過分追求虛榮,與人攀比,享受奢侈品帶給自己的滿足感,會讓自己的欲望不斷膨脹,讓生活逐漸失去控制。
若是,沉溺于攀比之中,不但會消耗大量的金錢,還會讓自己的心永遠處于不滿足的狀態。
人,不懂得知足,便難以感受到快樂和幸福。被欲望填充的人,活得很焦慮,很不開心。
不攀比,讓生活回歸簡單舒適,減少對物質的追求,日子才會越過越好。
人生路上,生活是自己創造的,要靠自己去經營。
保持自己對生活的態度,無需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眼光。
想要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,就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,去用心經營。
戒掉自己的過分大方,不與人攀比,讓生活簡單從容,讓日子擁有更多的陽光與希望。
-END-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